今期,為老友記推介的分別是澳門最大的自然綠化區-石排灣郊野公園,澳門第一座公園-加思欄花園,第一座落座於澳門新口岸的"市肺"-何賢公園,以及別具特色,依山而築,園徑回游而上,直抵山巔的螺旋形小塔,整座公園形似一顆巨型螺絲的螺絲山公園。天高氣爽,老友記可以趁此去走走、看看,舒展身心!
•石排灣郊野公園
石排灣郊野公園位於路環島西面,北接石礦場,西臨石排灣馬路,南近路環局頂馬路,東至陸軍馬路,因具有教育、生態學、風景及科學的價值,早在1 9 8 1年已立法成為保護區,開創本澳自然教育的先河,1 9 8 4年成為本澳第一個郊野公園。園中設施宛如一座動植物公園,除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外,藥用和趣異植物園絕對是不能錯過的,對入門的人來說,看過雞蛋花定過目難忘,而聞過雞矢藤包您回味無窮。搓葉一聞其臭如雞屎,但熟製後卻可收清熱解毒之效。而土地暨自然博物館就像一本澳門農業和自然地理的濃縮版,記錄著過往的農家生活和本澳的自然生態環境,這些都可以在自然教育徑一一驗證。
當然,不得不提的是建築占地約3 0 0 0平方米的大熊貓館,以及大熊貓資 訊中心。館區設有兩條高低分佈的觀光廊道,可同時接待兩批參觀的人流,室外活動場地方面則採用開放式設計,並盡量保留了原有的樹木,讓大熊貓在合適的天氣狀況下,到室外環境自由活動,訪客透過大型的強化玻璃觀景窗,可 直接觀賞大熊貓的活動情況。大熊貓資訊中心是一個向廣大市民宣傳及推廣保育大熊貓知識的平台,為全澳市民提供更多接觸大自然及認識 "國寶"的機會。
地區:路環
地址:路環石排灣馬路
面積:約198,060平方米
開放時間:06:00-22:00
•加思欄花園
加思欄花園歷史悠久,是澳門的首座花園,原址是卡斯蒂利亞(西班牙)方濟各會會士於1 5 8 0年2月2日建立的聖方濟各修道院,其中文名的意思就是"卡斯蒂利亞人的花園"。西班牙方濟各會會士後來由葡國方濟各會會士取代,1 8 3 4年,由於葡國宗教團體被取締,因此前澳門政府亦接管了他們的土地和財產。
1861年,修道院原址拆遷,建成了現今的加思欄兵營,而原來的綠 化區則成為對外開放的花園。花園由蘇雅士(MatiasSoares)設計及監工,由現今的南灣大馬路向上至東望洋新街,共分三層。花園以前四周築有圍牆和欄杆,晚上關閉。昔日的加思欄花園是上流社會人士聚首之地,漫步、閒談、眺望海景。黃昏時分,欣賞園內音樂台的悠揚樂聲。
1870年,在花園側興建了陸軍俱樂部。這座建築物設計匠心獨運,別具特色,與花園融為一體。時至今日,仍矗立在南灣大馬路上。
地區:澳門
地址:澳門南灣大馬路東望洋新街
面積:約6,000平方米
開放時間:全日
•螺絲山公園
螺絲山公園座落於一個小山崗上,海拔3 0多公尺。公園有兩個入口,一個位於新雅馬路,一個位於亞馬喇馬路。
公園建於19世紀末,昔曰地處城市邊陲,是居民假日郊遊野餐的好去處。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公園開始變得殘舊,1986年重修並對外開放。
園內中央建有一座螺絲形的人工眺望台,遊人可沿著螺旋形的小徑直達上方,是公園的特色,而名稱亦因此而來。以往在螺絲山頂上可眺望昔日的"黑沙 環海灘",而今天則可暸望黑沙環區及漁翁街一帶的景色。重修後在亞馬喇馬路的入口處旁邊豎立了鮑思高塑像,園內則增設了兒童遊樂場等設施。
螺絲山面積雖小,但這裡有很多鄉土的樹種,如朴樹、潺槁樹、山蒲桃、白車、山石榴、布渲葉等。其中林沿種有數棵假蘋婆,每年夏秋結果期,鮮紅色的果殼內綴上黑色的種子掛滿樹梢,構成螺絲山特有的景觀。
地區:澳門
地址:澳門新雅馬路/亞馬喇馬路
面積:約9,366平方米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6時至晚上12時
•何賢公園
何賢公園,又名"香山公園",於1993年落成,為紀念澳門華人領袖何賢紳士而建。"何賢公園"與"宋玉生公園"首尾相接,形成一道長方形的綠色走廊,設計簡單明朗,設施豐富多元化,整體富現代感。
由於城市發展需要,2005年公園作出了重整工程,公園下層建地下停車場,公園重新規劃,分為兩部分,由一條地下通道互相連接。近友誼大馬路一端,保留原有的露天劇場及澳門回歸紀念亭。而近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一端,建有羽毛球場、圖書館、兒童遊樂場及健身設施區等,為一個多功能的公園。
澳門回歸紀念亭於1999年落成,為澳門中華總商會捐贈,佔地總面積約75平方米,由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先生等主持剪彩及揭幕儀式,並在回歸紀念亭旁種植一株白蘭樹,以紀念千禧年植樹節,亦以白蘭樹之樹形端莊、花香清雅,象徵何賢愛國愛澳、一生行善的高尚品德流芳百世。
地區:澳門
地址:澳門宋玉生廣場
面積:約10,389平方米
開放時間:近友誼大馬路一側:全日,其他地段的何賢公園,每日上午6時至晚上12時。
(資料源自於《長門人》雜志)